授時系統頻率源可靠性措施
一般情況下,以原子頻標為基礎的授時系統,有較好的長期穩定性,但主頻標在運行過程中,有可能會發生偏移,產生故障或失去地面控制,這時就需要采取相應地面和空中措施,以保持頻率信號輸出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關于這方面的問題值得借鑒的有目前國內外采用的主要解決方案,采用冗余設計,就是原子鐘組結構,在多臺原子鐘之間優選高性能的原子鐘作為主鐘,利用多臺原子鐘來增加系統的可靠性要求。并利用原子鐘固有的特性進而采取有效補償措施。
導航衛星時頻信號的產生與保持技術是以主備鐘的快速無擾動切換及原子頻標的自動調整和保持為基礎的,而這些都建立在高精度的同步技術基礎之上,應該發展高分辨率的鑒相技術和有效的自動補償和調整技術,來實現時頻信號的連續生成和保持。
對于衛星導航區域系統而言,國產的星載銣原子鐘的在軌運行時間相對較短,易受老化飄移,溫度,特殊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需要不斷檢測在星載銣原子鐘使用壽命到期時,需要監測早期的預兆。
因此需要在衛星上裝置主備鐘的高精度相位比對,對熱備份原子鐘的性能同時進行測試,對主備鐘的老化飄移,溫度,特殊環境等因素進行補償,通過大量的積累銣鐘在軌工作規律,需要對銣原子鐘進行實時參數檢測,收集銣原子鐘使用壽命到期的相關信息,對其壽命預估進行研究并給出的判斷,這些都需要通過時頻生成與保持技術對銣原子鐘采用馴服與保持來實現。